来源:滚动播报
(来源:上观新闻)
运动后,不少人习惯饮用电解质水来补充水分和矿物质,甚至把它当作日常饮品长期饮用。其实,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频繁摄入电解质水,盲目或过量饮用,可能导致钠摄入超标,加重肾脏负担,血压升高,严重时甚至诱发高钾血症或心律失常。因此,切勿把电解质水“当水喝”。
电解质比如钠、钾、钙、镁,在调节神经肌肉功能、体液平衡和酸碱度中起着关键作用,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。
哪些人需要补充电解质?
展开剩余69%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人群:如运动员,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,流失钠、钾、镁等,运动超过1小时或每小时出汗量超1升,需补含电解质饮料防低钠血症等。
高温环境暴露者:如建筑工人、农民持续出汗,也需要补水电解质防热应激疾病。
某些疾病患者:如腹泻、呕吐、发热者及慢性肾病等患者,需经医生评估后补充。
老年人或特殊生理状态人群:如老人肾功能减退、口渴感迟钝,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在特定情况也可能需补。
如何判断需要补电解质?
症状观察:若运动或高温后出现肌肉痉挛、头晕等症状,可能需要补充电解质水。
活动和环境评估: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或炎热环境大量出汗就有必要补充。
简单测试:用家庭尿比重试纸或监测体重变化,运动后体重降低超2%就有可能脱水。
咨询专业人士:肾病患者或服药者有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。当然,最准确是去医疗机构检测。
总体来说,多数健康人群正常饮食和饮水就能满足电解质需求,无需额外补充。
长期饮用电解质水可能有风险
导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:过量摄入钠、钾等电解质,易导致高钠血症或高钾血症,引发心律失常、肌肉无力,甚至心脏骤停。钠摄入过多会升高血压,增加心血管病风险;肾功能不全者钾过量可能致命。
增加肾脏负担和损伤风险:肾脏是调节电解质的重要器官,长期高负荷处理过量的电解质,若患者本身有肾脏疾病、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,更易诱发急性肾损伤或电解质紊乱,加速或导致肾病进展。
造成营养失衡和代谢问题:电解质水常添加糖等成分,长期饮用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,增加胰岛素抵抗、龋齿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风险。
产生导致其他器官疾病的潜在影响:过量电解质会干扰胃肠功能,引发腹泻或腹胀;长期高钠摄入还会促进钙排泄,增加骨质疏松风险。
对肾脏病者、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合饮用电解质水人群,可通过科学饮食与生活习惯安全补充。天然食物是电解质的最佳来源。钠的摄入要适量,建议每日盐摄入不超5克,优先从新鲜的食物中获取,尽量避免摄入深加工和腌制食品。钾可以从香蕉、橙子等食物中获取,每天一根香蕉或一份绿叶蔬菜即可。补充钙和镁,可多吃乳制品、坚果等。
(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脏内科医生)
原标题:《运动爱好者流行喝这类水,其实并非人人适合!过量饮用可能伤肾》
栏目主编:唐闻佳 文字编辑:唐闻佳 题图来源:上观题图
来源:作者:薛宁实盘配资网站
发布于:北京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如何通过杠杆交易实现资本增值?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